“差異化”“創品牌” 爭做繼電器行業“領頭羊”
近年來,由于世界經濟的向好及我國經濟的強勁發展,我國在基礎設施建設的力度持續不減,促使繼電器在通信、設備裝置、汽車等領域的應用有增無減,傳感技術、微電子、光電子及計算機技術迅速滲透融合于傳統的機電繼電器之中,對繼電器的技術發展、生產模式、營銷方式提出了新的課題,也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。
國內電子行業技術專家認為,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和國際上普遍向好的消費市場,國內商用繼電器生產、銷售、應用勢頭都處于平穩增長趨勢。在此領域,除少部分高端市場被外資、合資企業占據外,很大部分被國內企業所瓜分,競爭呈白熱化趨勢。雖然市場容量不斷擴大,需求旺盛,但由于生產能力過剩,“羊群效應”使得企業產品同質化而刺激“價格戰”更加激烈。
“比如,僅空調、微波爐等使用的電磁繼電器的生產廠家大大小小就有近百家,使得產量愈來愈大,價格越來越低,再由于整機廠家的壓價和材料、人工成本的上升,利潤愈來愈薄,國內繼電器行業的產品同質化已到了‘崩盤’的邊緣,數百家企業將目光緊緊盯在家電的應用方面,而將高端應用市場拱手讓給了外資企業,令人焦慮、痛心。以差異化攻克同質化,從而形成核心競爭力,是國內繼電器生產企業突破瓶頸的惟一途徑。”
然而,我國繼電器行業擁有的自主知識產權水平很有限,取得專利權的產品及其技術并不能令人十分滿意,再加之,隨著時間的推移,于上世紀部分企業通過合資等方式引進的技術和產品日顯落后,更多的企業在技術上一直依靠“模仿”“引進模仿型”的產業格局,使得我國繼電器行業的技術標準落于人后,或人云亦云,喪失技術標準上的“話語權”和“主動權”。郭航利認為,所謂的“差異化”“創品牌”,企業要切實在技術創新上下功夫,形成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技術、新標準。
實際上,繼電器的應用市場十分廣闊,以企業的“差異化”生產破解局面挖掘市場,首先要細分市場,找準定位。為了拓展新的應用市場,打破銷售持續低迷的現狀,利用已有的豐富從業經驗及企業的比較優勢,找準突破口,避開他人的鋒芒,尋求發展機遇,以改良創新的光控繼電器和繼電器自動監測診斷及遠程控制技術,使企業的發展空間得以保持乃至不斷拓寬。
對于繼電器技術的創新與發展,有創新能力的企業,要充分研究行業市場發展動向,把握整機廠的技術發展方向,積極參與其產品、技術的預研,為其核心技術提供支持。尤其在通信、汽車、手機等領域,行業內技術研發能力強的企業要積極通過合作和聯合的方式,向高端繼電器產品沖擊,提高配套能力,將高端產品及其技術的研究作為當前最重要的目標和方向。